“矫揉造作”是一个常用来形容行为或言语不自然、过分做作的成语。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虚饰行为的批评,也体现了对真诚和自然的追求。
成语解释
“矫揉造作”由四个字组成,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:
矫:矫正,改变。
揉:揉搓,扭曲。
造:制造,编造。
作:做作,装模作样。
整个成语的意思是:故意改变、扭曲事物的本来面貌,以达到某种不自然的效果。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过于刻意、不真诚,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。
典故
“矫揉造作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庄子·渔父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故强哭者虽悲不哀,强怒者虽严不威,强亲者虽笑不和。真悲无声而哀,真怒未发而威,真亲未笑而和。真在内者,神动于外,是所以贵真也。故曰:‘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’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:真诚是精诚的最高境界。如果不够真诚,就无法打动别人。因此,强装悲伤的人虽然哭泣,但并不哀伤;强装愤怒的人虽然严厉,但并不威严;强装亲近的人虽然笑,但并不和谐。真正的悲伤不需要声音就能让人感到哀伤,真正的愤怒不需要发泄就能让人感到威严,真正的亲近不需要笑就能让人感到和谐。真诚内在的表现,会在外在的行为中显现出来,这就是真诚的宝贵之处。
现实生活中的应用
“矫揉造作”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,不仅限于文学作品,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。
1. 社交场合:在一些社交场合,人们为了表现得体,往往会刻意修饰自己的言行。但如果过分做作,反而会让人感到虚伪,失去真实感。例如,一个在聚会上刻意讨好他人、言不由衷的人,就可能被认为是“矫揉造作”。
2. 职场:在职场中,一些人为了升职加薪,可能会刻意表现得非常积极、努力,但如果这种表现过于刻意,反而会让人感到不自然,甚至引起同事的反感。真诚和自然的相处方式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。
3. 艺术表演:在艺术表演中,演员的真诚和自然表现是打动观众的关键。如果演员的表演过于做作,观众会感到不真实,甚至失去兴趣。因此,许多导演和表演艺术家都强调,表演要真实、自然,才能真正打动人心。
成语相关的故事
除了《庄子·渔父》中的典故,还有一些与“矫揉造作”相关的有趣故事。例如,古代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,一个演员为了表现得更加悲痛,故意用力拍打自己的胸口,结果用力过猛,真的受伤了。而另一个演员则真诚地表达了悲伤,虽然没有夸张的动作,却让观众感动落泪。这个故事说明,真诚的表达往往比刻意的做作更能打动人心。
“矫揉造作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真诚和自然的呼唤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真诚、自然,避免过分的修饰和做作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,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”真诚和自然,永远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