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欢迎光临建链网,快审20元每站,快审请联系站长QQ:1540901484
当前位置 首页 > 站长资讯

唯恐天下不乱:意思解释及典故

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1-29 17:02:44    发布作者:xiaojiong

唯恐天下不乱:意思解释及典故

  “唯恐天下不乱”是一句常用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那些故意制造麻烦、喜欢挑拨是非、希望看到混乱局面的人。这句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中。

  一、意思解释

  “唯恐天下不乱”字面意思是指“唯恐天下不混乱”,即希望天下越乱越好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喜欢制造麻烦、挑拨是非、希望看到混乱局面的人。这些人往往出于某种目的,故意煽动事态,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。

  二、典故

  “唯恐天下不乱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。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齐国的国君齐宣王曾经向孟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。孟子在回答中提到,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,故意制造混乱,希望看到国家陷入动荡,以便从中渔利。孟子用“唯恐天下不乱”来形容这些人的行为。

  具体原文如下:

  > “齐宣王问曰:‘齐桓、晋文之事可得闻乎?’孟子对曰:‘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。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’曰:‘德何如,则可以王矣?’曰:‘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’曰:‘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’曰:‘可。’曰:‘何由知吾可也?’曰:‘臣闻之胡龁曰,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!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不识有诸?’曰:‘有之。’曰:‘是心足以王矣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’王曰:‘然。诚有百姓者。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。’曰:‘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。以小易大,彼恶知之?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’王笑曰:‘是诚何心哉?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,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。’曰:‘无伤也,是乃仁术也,见牛未见羊也。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’王说,曰:‘《诗》云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夫子之谓也。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。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,何也?’曰:‘有复于王者曰:“吾力足以举百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则王许之乎?’曰:‘否。’‘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然则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;舆薪之不见,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见保,为不用恩焉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’曰:‘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,何以异?’曰:‘挟太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诚不能也。为长者折枝,语人曰:“我不能。”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’曰:‘吾不为是也。’曰:‘今也制民之产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此惟救死而恐不赡,奚暇治礼义哉?王欲行之,则盍反其本矣: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’”

  在这段对话中,孟子提到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,故意制造混乱,希望看到国家陷入动荡。这种行为就是“唯恐天下不乱”的典型表现。

  三、现代应用

  “唯恐天下不乱”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故意制造麻烦、挑拨是非的人时。例如:

  政治领域:某些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,故意煽动民众,制造社会动荡,希望从中渔利。

  社交媒体:一些网络水军为了博取关注,故意发布煽动性的言论,希望引发争议和混乱。

  职场:某些同事为了自己的利益,故意挑拨同事之间的关系,希望看到团队陷入混乱,从而从中获利。

  四、成语故事

  除了《战国策》中的典故,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和典籍中也提到了“唯恐天下不乱”的行为。例如,三国时期的董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董卓为了自己的权力,故意制造混乱,希望看到东汉王朝陷入动荡,从而为自己夺取政权创造条件。

  “唯恐天下不乱”这一成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那些故意制造麻烦、挑拨是非的人,还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这些行为,避免被其影响。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,也希望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,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那些“唯恐天下不乱”的人所迷惑。

最新资讯
热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