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息尚存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还有一点儿微弱的生命力或活力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,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一、意思解释
“一息尚存” 的字面意思是指还有一口气息存在。这里的“一息”指的是极其微弱的呼吸或生命力,而“尚存”则表示仍然存在。因此,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虽然已经非常虚弱,但还没有完全失去生命力或希望。
二、典故
“一息尚存”这一成语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宋公及楚人战于泓。宋人既成列,楚人未既济。司马曰:‘彼众我寡,及其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’公曰:‘不可。’既济而未成列,又以告。公曰:‘未可。’既陈而后击之,宋师败绩。公伤股,门官歼焉。国人皆咎公。公曰:‘君子不重伤,不禽二毛。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。’子鱼曰:‘君未知战。勍敌之人,隘而不成列,天赞我也。阻而鼓之,不亦可乎?犹有惧焉!且今之勍者,皆我敌也。虽及胡耇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明耻教战,求杀敌也。伤未及死,如何勿重?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;爱其二毛,则如服焉。三军以利用也,金鼓以声气也。利而用之,阻隘可也;声盛致志,鼓儳可也。’”
这段文字描述了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之战中的情况。宋国的司马建议在楚军未完全渡河时发动攻击,但宋公认为这样做不仁不义,拒绝了这一建议。最终,楚军完全渡河并列阵后,宋军才发动攻击,结果大败。宋公受伤,门官也被杀。
在战后,宋公解释说:“君子不重伤,不擒二毛。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寡人虽亡国之余,不鼓不成列。”这里的“不重伤”即是指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,即使他们还有一口气息存在。这便是“一息尚存”这一成语的典故来源。
三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一息尚存”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虚弱或濒临死亡时的状态,或者事物在即将消亡时的最后一点生命力。例如:
例句1:尽管他已经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,但只要一息尚存,他就会继续奋斗。
例句2:这栋老房子虽然已经破败不堪,但还有一息尚存,依然保留着往日的风采。
四、文化内涵
“一息尚存”不仅是一个描述生理状态的成语,还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。它告诉我们,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就不应该放弃。这种精神在古代的军事伦理和现代的励志故事中都有所体现,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下去。
“一息尚存”这一成语不仅有其丰富的典故背景,还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它不仅描述了生命的顽强,更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