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壮志未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胸怀大志,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。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生的遗憾,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那些为理想奋斗但未能如愿者的同情和敬意。
意思解释
“壮志未酬”由四个字组成,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:
壮志:指宏伟的志向或理想。壮,意为大、宏伟;志,指志向、理想。
未酬:指未能实现、未能达成。未,表示没有;酬,意为实现、达成。
合起来,“壮志未酬”意为虽然胸怀宏伟的志向,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,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人。
典故
“壮志未酬”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,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贾生》诗。这首诗描述了西汉初年的名臣贾谊的生平和遭遇: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诗中的贾谊(公元前200年—前168年)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,年轻时就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远大的抱负受到汉文帝的赏识。然而,由于朝中权臣的排挤,贾谊始终未能得到重用,最终郁郁而终。李商隐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,其中“不问苍生问鬼神”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贾谊“壮志未酬”的悲剧。
其他典故
除了李商隐的《贾生》外,还有一些其他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也常被用来形容“壮志未酬”:
1. 屈原: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,以其《离骚》等作品闻名于世。屈原忠心报国,但最终因政治上的排挤和误解,被流放至江南,最终投汨罗江自尽。他的故事也常常被用来形容“壮志未酬”。
2. 岳飞:南宋名将岳飞,一生致力于抗击金兵,保卫国家。然而,由于秦桧等人的诬陷,岳飞最终被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杀害,未能实现收复中原的壮志。
3. 文天祥:南宋末年的政治家、文学家文天祥,坚守民族气节,抗击元军,最终被俘虏并英勇就义。他的《正气歌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,但最终未能实现恢复南宋的壮志。
现代应用
“壮志未酬”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,不仅在文学作品中,还在日常生活中。例如:
文学作品:许多小说、诗歌、电影等艺术形式中,都会用“壮志未酬”来描述主人公的悲壮命运。
新闻报道:在报道一些为理想奋斗但未能如愿的人物时,媒体常常使用“壮志未酬”来形容他们的遭遇。
个人表达:在个人的日记、信件或社交媒体中,人们也会用“壮志未酬”来表达自己的遗憾和不甘。
“壮志未酬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。它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遗憾,同时也传递了对那些为理想奋斗者的敬意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个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意义,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即使遭遇挫折,也要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。